在中國,目前共發現了300余種蚊子。

全球則約有3000多種,大概40種是咬人的,其他的更喜歡叮動物……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傳統的實驗室分辨蚊子類型,需要研究人員得先抓住它們,然后將它們帶到實驗室。在好吃好喝的喂養了一段時間后,才能放到顯微鏡下進行分析。當分析出來這是什么類別的蚊子后,才可以進一步分析蚊子攜帶的病毒基因。

但是,牛津大學發明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來區別蚊子。——打開手機錄音功能,盡情地了錄蚊子飛過的聲音就好了!原理是:不同蚊子在飛行時的嗡嗡聲,也就是他們揮翅的頻率不同。所以,利用手機麥克風來記錄蚊子飛行的嗡嗡聲,再跟已知數據庫里的蚊子聲音進行匹配,就能進行蚊子識別。

界面非常簡單,目前有兩個功能:錄音(Record only)和“錄音并檢測”(Record and detect)。

“錄音”就是讓你用手機麥克風記錄下聲音,然后保存,并沒有任何關于檢測哪種蚊子的算法在運行。 而“錄音并檢測”多了一項檢測功能,如果你錄制的環境中存在著活蚊子的話,軟件就會檢測并在屏幕中間顯示起伏意思就是有活蚊子在周圍。試驗中,MozzWear 已經能夠正確識別七類蚊子的嗡嗡聲,準確度從68%至92%不等。

借助大量的數據分析后,研究人員們希望研制出蚊子分布最詳細的全球地圖,那些最危險的蚊子最可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然后該滅的就滅了它。

像牛津大學的研究已經有澳大利亞、美國、肯尼亞等國家的研究人員加入。

AI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無人機+激光,人類真是無法無天

之前有媒體報道,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子公司 Verily 正希望借助人工智能( AI )技術減少一種名為“埃及伊蚊”物種。

蚊子避孕法

谷歌通過AI的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來識別蚊子性別,然后再向雄性蚊子注射一種天然的病菌。這種病菌會讓雄蚊子不孕,然后將這些雄蚊子放回到自然界去和雌蚊子交配。

于是,自然界中會出現越來越多不能孵化的蟲卵,從而從根源抑制蚊子的繁殖。

類似的做法還有昆蟲輻射絕育法。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向巴西投放經輻射絕育的雄性蚊子,通過滅蚊來對抗日趨嚴重的寨卡熱疫情。針對蚊子等昆蟲生命周期相對較短、繁殖快、數量大的特點,原子能機構近年來開發出一種昆蟲輻射絕育技術:雄性昆蟲在接受過輻射后變得不育,但依舊可以和雌性昆蟲交配,投放至野外可以大幅減少昆蟲在局部區域的數量,應對病蟲害比噴灑農藥等技術更環保。

無人機滅蚊

美國還曾用過無人機“智能轟炸”滅蚊蟲,這種無人機長0.76米,重量只有0.9公斤,可以在約60米低空飛行90分鐘,并裝備有紅外攝像機,可以顯示并監控蚊蟲產卵的水洼或池塘。一旦有必要,礁島群蚊蟲控制區的4架直升飛機將被調往繁殖地噴灑殺蟲劑。

激光滅蚊

微軟的前首席技術官內森·麥沃爾德曾演示的一種滅蚊工具入選了《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發明榜單。這種新工具是一把微型激光炮,全自動擊發,三十米范圍內百發百中,而且只會消滅雌蚊子——并非性別歧視,而是因為雄蚊子是純素食主義者,只有雌蚊子才會吸血。

滅蚊過程可以分成探測、識別、驗證和消滅四個階段。首先,紅外線發光二極管會射出紅外線,照射到對面的逆反射條再反射回來,這個過程能夠分辨蚊子和其他飛蟲,甚至能辨別蚊子的性別——因為和雄蚊子相比,雌蚊子的振翅頻率更低一些。如果確認是需要消滅的雌蚊子,激光炮將會再發出一束無害激光,確保激光頭和蚊子之間沒有其他障礙物。最后,殺傷性激光射出,一道輕煙之后,蚊子被擊落。它們將會因為高溫而死去,或者因為翅膀被燒焦而喪失飛行能力。

最后,借助科技力量,蚊子會不會徹底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