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起的“中美科技戰”剜出了中國芯片的短板,中興、華為等事件的爆發,如同推翻了黑色的多米諾骨牌,擔憂就像漣漪逐漸蔓延到更多的“硬科技”產業。
光刻機、操作系統、工業軟件、重型燃氣輪機、激光雷達……而這一次,市場聚焦點落在工業母機(機床)這一產業。
8月19日,國資委召開擴大會議強調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這次會議將工業母機位于首位,排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之前,足見其之重要地位。
“機床是我國制造業之痛”,我國在工業母機這一行業,大而不強,多而不精。國產“十八羅漢”曾一度輝煌,沈陽機床曾在2011年登頂產值世界第一的“寶座”,然而用規模策略取得的成績只能是曇花一現。
時至今日,全球十大機床企業中已經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高端數控機床被徳日美牢牢把控。
近十年的中國機床產業可謂是舉步維艱,“國產十八羅漢”的敗退令人唏噓不已,而民營機床企業的崛起又讓我們看到了新的期望。
作為“制造制造業”的產業,機床是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縮影。在新世紀的下一個十年,這個制造業的“定海神針”,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也將帶來新的投資機遇期。
1、國企退場 民企登臺
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中國機床產業也曾迎來短暫的輝煌,但以當下的視角回溯,卻是一場慘痛的經歷。
資料來源:知識自動化公眾號 ,作者林雪萍
由“十八羅漢”中的三羅漢組建而成的沈陽機床在2011年以27.83億美元的銷售額問鼎世界第一。
資料來源: Gardner Intelligence,賽迪顧問,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
但這種以低端沖規模的策略,顯然不適合機床產業。2012年機床行業急轉直下,競爭加劇,規模擴張時代徹底結束。
沈機產品結構以量大面廣的通用類機床為主,受沖擊最大。2012年,公司研發的i5數控系統問世,第一款搭載i5數控系統的兩軸數控機床于2014年上市。
為搶占市場份額,公司實行較為激進的銷售策略,開創行業獨有的融資租賃模式,客戶僅需支付少部分資金(甚至無需支付)便可使用機床,使用后按照加工件數或加工時長計價。
在這種銷售模式下,公司產品銷量和負債率均迅速攀升。2018年,搭載i5系統的機床銷量達到18000臺,但公司負債率竟然也超過了99%,財務已不堪重負。
資料來源:Wind,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興業證券
沈陽機床隨即出現虧損,2019年,因無力清償債務,沈陽機床被裁定破產重整。此后,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入場,成為大股東。
與沈陽機床齊名的大連機床也因三年前的200多億巨額債務被法院強制破產重組,后被并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
而剩下的其它羅漢,包括重型加工領域的武重,齊一、齊二機床廠以及濟南一機和南京機床廠,也是泥沙俱下。
在2012年后的這10年中,我國機床產業呈現出“國企退場,民企登臺”的發展局面。
特別在2018至2020年,民營機床企業掀起了上市熱潮,科創板開板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本支撐點。
隨著機床產業進入上行周期,借助資本市場,規模及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民營上市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其行業地位。
2、國家戰略遇到行業窘境
不可否認,我國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制造業升級新征程。
我國已經將機床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中國制造2025》將“高檔數控機床”列為未來十年制造業重點發展領域之一:2025年,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
中國機床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雖然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作為制造業的母機,我國機床產業不得不面對血淋淋的現實:
最新的權威數據,截止2018年,該年度我國低檔數控機床國產化率約82%,中檔65%,高檔僅6%。據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占有率約10%。
近期,資本市場的狂熱映襯的其實是無限的期待和日益加重的擔憂。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低端膨脹、中端持平、高端失守。由于國內數控機床技術暫時沒有突破性質變,現在仍是緩慢“量變”。
從我國機床進出口的逆差中可以一窺究竟。我國金屬加工機床行業存在較大貿易逆差,2019年進口額為72.8億美元,出口額為44億美元,而同期德國和日本的出口額都遠大于進口額。
高端機床領先的日德是主要進口來源國,2020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來源中,日本和德國合計占比60%。
資料來源: Wind,海關總署,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日本機床工業協會,興業證券
我國的高端數控機床主要依賴進口,2019年進口均價為28.08萬美元(折合196.56萬元),且近年來價差持續擴大。
即便是相對低端的金屬切削機床領域亦是如此,2019年國內金屬切削機床的平均單價僅有26萬元 (主營業務收入/產量估算)。
而同期進口一臺金屬加工機床卻需要91.98萬元,相差巨大。
舉個例子,日本山崎馬扎克的INTEGREX E-1850車銑復合中心售價3000萬元。
德國瓦德里希西根公司的數控重型曲軸車銑復合加工機床,售價高達1億4千萬,其搭配的旋風刀架就值上億元。
全球高端機床產業,長期被日德美等發達國家把控。2019年,營業收入前十名的公司全部被德日美三國的公司包攬,其中4家為日本廠商,3家來自德國,美國2家,德日合資企業 1家。
擁有百年歷史的山崎馬扎克以52.8億美元位列第一,德國通快營收達42.4億美元,位居次席,德馬吉森精機位居第三。
分析來看,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的主要問題在于核心部件自主程度過低,數控機床核心部件包括數控系統、主軸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導軌、絲桿和軸承。
核心部件絕大多數外購昂貴的進口產品,導致行業利潤率偏低。
其中,高檔數控系統價值約占高端數控機床成本的20%-40%。而這一領域的顯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電機和各種開關、傳感器,中國90%都需要國外進口。
加工精度是衡量機床設備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而上述這些關鍵零部件直接影響相關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穩定性。
因此,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顯得極為迫切。
3、崛起的新星
梳理A股市場的機床產業鏈企業,可以大致分為主機廠、數控系統、刀具和主軸生產商。
數據來源:wind,興業證券
經過對比技術領先性、成長性以及以盈利能力,遴選出其中的核心優質企業。
整機廠
科德數控:五軸數控機床稀缺標的
公司是國內極為稀缺的“五軸數控機床+高檔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完整產業制造商。
五軸數控機床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卡脖子技術,它是航空發動機葉輪葉片、船用螺旋槳等關鍵工業產品切削加工的唯一手段。
科德數控部分整機產品,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從巴統清單到瓦森納協定,西方國家一直把五軸數控系統及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作為戰略物資實行出口許可管制,對中國實行了嚴格的技術封鎖,目前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率不足10%,仍存在嚴重的卡脖子問題。
五軸聯動是指在三軸基礎上增加了A、B、C其中兩個回轉軸,可以通過X、Y、Z三個直線軸以及兩個回轉軸的聯動,任意調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態,實現對空間復雜型面的加工。
機床軸的絕對數量并非衡量其先進程度的標準,重點在于聯動軸數量。科德數控能夠實現的五軸聯動為目前數控機床的最大聯動軸數。
技術方面,科德數控具備堪比國外頂尖廠商的零部件自制能力,同時擁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優勢。
公司機床85%以上的關鍵功能部件都來自自主研發,包括數控系統、主軸、電機、伺服、傳感器等。2018-2020年,公司共銷售五軸聯動數控機床266臺。
公司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近兩年保持在50%左右水平,顯著高于同行,近三年綜合毛利率維持在42%以上。
此外,公司2020年高端數控機床的銷售量95臺,仍有提升空間;同期銷售均價181萬元,呈增長態勢。
其次,成長性不俗,公司高端數控機床量價齊升,近年來業績快速增長,歸母凈利潤2017-2020年復合增速 70.56%,2020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8、0.35億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繼續高增長,營業收入達到 0.50億元,同比增長1938.11%;凈利潤0.13億元,同比增長251.81% ,毛利率提升至44%。
作為五軸聯動機床的執牛耳者,科德數控將是我國高端機床打破國外壟斷的重要力量。
國盛智科: 一體化優勢明顯
公司是國內先進的高檔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以及裝備部件提供商。國盛智科此前為全球頂級裝備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客戶包括加拿大赫斯基、卡特彼勒以及日本德馬吉森等。
通過在零部件領域的經驗積累,公司在2011開始轉型為機床整機制造商,并持續提升自有品牌影響力。
借助在高端零部件領域的自主化,公司毛利率顯著高于競爭對手海天精工5個百分點左右,一體化優勢明顯。
2021上半年行業景氣度提升,公司實現營收 5.54億元,同比增長69.02% ;歸母凈利潤 0.98億元,同比增長83.93% 。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高毛利的高端機床產品占有率逐步提升。
公司高檔數控機床毛利率高于中檔數控機床,2017 年至2020年,公司高檔數控機床毛利率水平分別為30.69%、31.67%、32.56%、32.85%。
數據來源:國盛智科公司招股書明書、西南證券
2020年數控機床營收占比提升至65%,這部分高檔數控機床銷售單價更高,且單價不斷提升。
2017年至2019年,公司高檔數控機床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60.38萬元、70.38萬元、80.98萬元,逐年上升。
數控系統:維宏股份、柏楚電子
在機床領域,業內有一句話:用機器全自動地生產機器距離我們仍然遙遠,用機器生產“用于生產的機器”就更加遙不可及。
隨著下游產品的高精尖程度日益提升,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成為機床的新要求。而這就需要工業母機的“大腦”——數控系統更加精密且智能。
目前我國高端數控系統大部分來源于進口,如西門子、發那科等品牌,國內高端數控系統國產化率不足10%。
高端數控機床本質是工業軟件,尤其是數控系統,數控系統國產化是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的關鍵。
A股上市公司中,維宏股份是最為純正的機床控制系統企業,其為數控機床制造商提供運動控制系統和伺服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涵蓋了三軸到五軸控制系統。
資料來源:維宏股份官網
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7億元,同比增長156.54%;歸母凈利潤0.44億元,同比增長989.18%,毛利率常年維持在55%以上。
柏楚電子聚焦激光切割控制系統的研發,在機床領域的產品主要是提升信息化水平。通過機床全生產過程監控,輔助機床用戶管理改善。專注于統計和分析機床的工時、任務、工藝,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機床用戶提高機床工作效率。
柏楚電子是國內稀缺的掌握工控核心技術的公司,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統的市占率約70%,高功率市占率約17%。2020年我國激光切割機床在金屬成形機床中的滲透率約8.49%,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提升空間較大。柏楚電子在相關領域擁有強大的技術先發優勢。
2021年上半年,柏楚電子現營業收入4.67億元,同比增長111%;歸母凈利潤2.98億元,同比增長113%。
其中Q2單季度,實現營收2.78億元,同比增長3%;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105%。呈現高增長態勢。
數控刀具:華銳精密、歐科億
一臺好的機床,需要全產業鏈的進步,基礎部件決定了功能部件,而功能部件決定了主機的性能。
就像是一個“倒掛金鐘”的過程,基礎部件-機床整機-下游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機床會帶動產業鏈,一起變得精彩。
在這一細分市場,科創板上市的華銳精密、歐科億是其中的佼佼者。
數據來源:wind
歐科億是國內鋸齒刀片產量最大的企業;公司主要產品之一的數控刀片是工業母機的關鍵部件,包括車削、銑削和鉆削三大系列。
華銳精密是硬質合金刀具隱形冠軍,已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掌握了硬質合金數控刀片基體材料、槽型結構、精密成型、表面涂層的10多項核心技術,其中大部分標準已經超過了行業標準,部分技術已經超越了日韓,進一步加快了進口替代步伐。
從財報來看,兩家企業均處于高速發展中。
歐科億具有規模優勢,且業績呈現高增長態勢。2021年上半年,歐科億實現營收4.96億元,同比增長60.77%;歸母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117.35%;扣非凈利潤0.89億元,同比增長89.61%。
其中,數控刀具產品實現營收2.11億元,同比增長54.87%;硬質合金制品實現營收2.83元,同比增長65.40%。
華銳精密盈利能力更強,公司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達到了50.77%、32.35%,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5pct、7.22pct。
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0億元、0.74億元、0.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46%、115.54%、104.45%。
在機床刀具領域,超過1/3的市場被國外產品占據說明刀具行業仍存在較大的國產化替代空間。國產替代疊加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兩家企業高增長可期。
與十年前不同,隨著下游需求持續向上,我國機床產業已經迎來觸底回升的態勢。
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床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7%,對比2019年同期的增幅也達到25%以上,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的增幅,都遠高于營業收入的增幅。
隨著下游新能車、軍工、工程機械等領域的持續高景氣,上述企業將持續受益,可以預見他們將成為我國機床突圍的領頭羊。
文章來源:君臨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