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斯克,大家首先聯(lián)想到的可能是特斯拉汽車,不過馬斯克的野心可不止于造車。

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8月20日報道,在“特斯拉AI大會”上,埃隆·馬斯克向大家介紹了最新的仿人形機器人-Tesla Bot。馬斯克表示,該機器人能夠完成一些日常任務,包括去超市代買食品、收拾家務和一些體力工作等。
據(jù)介紹,該機器人高1.72米、重56.6千克,臉部裝有一部液晶顯示屏以顯示關鍵信息。既然是仿人機器人,該機器人的形態(tài)要更加與真實的人類相近。它不但擁有與人類似的雙手,還可以實現(xiàn)人類的各種復雜動作。

為了實現(xiàn)以上這一點,機器人的四肢被塞入了40個機電推桿,行走時40個推桿同時工作,實現(xiàn)聯(lián)動從而達到仿生效果。完成品的仿人機器人將能實現(xiàn)不遜于人類的平衡和敏捷,而且力量方面還更具有優(yōu)勢。
馬斯克還表示,機器人目前還處于研制階段,最快將于明年上市銷售。為了推進研制進度,研制工作還引入了超級計算機用于改進訓練機制。

特斯拉對該機器人的設想更傾向于幫助減少人類執(zhí)行任務。雖然機器人的前景在于解決未來潛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但它將不僅局限于幫助人類從重體力勞動中解脫。
家庭范圍內(nèi),在一些不需要主動性的工作上,機器人也可以幫忙,比如報稅、教育、和安保等。在被問及是否會將該機器人用于火星移民項目時,馬斯克表示,該機器人實現(xiàn)量產(chǎn)后,將被用于月球和火星項目。

看到這么“強大”的機器人,不少網(wǎng)友驚呼科幻電影的情節(jié)真的要成為現(xiàn)實了。在著名科幻電影《我,機器人》中,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和機器人實現(xiàn)了和諧相處,仿人機器人在各個領域為人類服務。
不過在機器人擁有自我意識后,和諧的局面就被打破了。機器人對自己的存在有了自己的理解,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對抗隨即開始,一場制造者與被制造者的戰(zhàn)爭拉開了序幕。

網(wǎng)友的擔心顯然是有些杞人憂天,按照馬斯克以往完成項目的進度,外界普遍認為2022年該機器人是肯定無法與我們見面的。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就在馬斯克雄心勃勃地公布自己的機器人計劃時,特斯拉的股票卻下跌了。一投資機構表示,馬斯克的計劃令人“頭疼”,特斯拉目前應該更加專注于現(xiàn)實問題。
滿足新興市場需求、解決自動駕駛安全性問題和汽車芯片短期等都是馬斯克應該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推出一些“空談”的計劃。外界的批評也是有道理的,畢竟馬斯克的那些夢想全都在靠特斯拉維持。

關于馬斯克是偉大的英雄還是狡猾的騙子的討論一直存在。有人認為馬斯克攫取巨額風投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移民火星的夢想,也有人認為馬斯克那些所謂的宏偉構想只不過是為了“騙”投資而已。
目前來看特斯拉算是成功,Space X算是在成功的路上。聽其言,觀其行。馬斯克最后的蓋棺定論還要看他的那些天馬行空的構想能不能落地了。
(編輯:伍佳倫)
文章來源: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