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芒元 本報記者 胡勇飛
夏日行走在上高縣蘆洲鄉新橋村,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一條條道路平整開闊,一棟棟農房干凈整潔。村旁連綿的山坡上綠意盎然,成片柑橘樹郁郁蔥蔥……
一直以來,柑橘種植產業是上高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高峰期全縣栽種柑橘達5萬畝。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上高今年引進了奔象果業,為全縣柑橘種植產業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這塊荒地一直閑置。今年在奔象果業和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幫助下,這片荒地成了我們家門口的果園……”新橋村村支書趙玉龍介紹說。
新橋村柑橘種植基地占地300畝,是一個集“柑橘新品種區域試驗示范+高標準種植示范+無病毒苗木繁育”為一體的綜合項目,著力打造高標準果園和贛西柑橘新品種育苗中心。
“果園的建設,既盤活了村里的土地資源,讓環境得到改善,又為村民農閑時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趙玉龍說。
走進果園,56歲的新橋村村民彭福元正忙著檢查疏通灌溉果樹用的滴管。農閑“手不閑”,他和周邊許多村民都選擇來到果園做工。
“在果園做工,不僅不耽誤家里的活,還能在家門口掙到錢。”彭福元高興地說。自3月份項目開工,每天到果園栽種苗木的村民有50余人,多的時候上百人。
“平均每人每天工錢100至160元。后續的整形修枝、噴施肥料、疏花定果、病蟲害防治、適期采收、包裝運輸、樹體保護等工作,還能持續吸納大量勞動力,當地群眾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奔象果業負責人熊友國介紹。
近年來,由于水果行情較好,上高水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發展形勢喜人。但是,果農種植普遍憑老經驗、老方法,管理粗放、技術落后,造成果實無品牌、無賣點,特別是有些老柑橘園品種老化、效益低。同時,部分新建果園沒有把好苗木引進關,檢疫性病蟲害傳入風險高,給柑橘種植產業發展帶來安全隱患。
今年,上高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專家全面調研梳理柑橘產業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制定全縣柑橘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全縣柑橘產業升級,增強產業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通過新品種示范,建立了高標準現代化栽培技術體系和高效的無病毒育苗體系,找到了適合上高的優新柑橘品種和配套的栽培技術,以及品牌果品的銷售體系。
“上高以金秋砂糖橘和‘陽光1號’為核心,發展5萬畝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柑橘,通過引進全自動化選果、包裝、冷鏈儲藏生產線等自動化裝備,實現自動分級、包裝,加快柑橘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上高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趙險鋒說。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