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陳先生怎么也沒料到自己竟突發高血壓腦出血昏迷不醒,被工友送到醫院搶救,幸虧神經外科專家團隊巧借神經外科機器人毫米級精準定位,30分鐘內微創手術清除血腫,化解生命危機。
看著正在恢復中的陳先生,陪在病床邊的妻子仍心有余悸,原來陳先生十余年前便從老家紅安來武漢務工,三天前晚餐后,他突感劇烈頭痛,頻繁惡心、嘔吐,隨后右邊肢體無力,暈倒在宿舍里,被同住的工友發現,緊急送至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救治。
醫院迅速開通急診綠色通道,經完善檢查,發現患者陳先生是因高血壓導致的腦深部左側丘腦腦血管破裂出血,此時血腫已破入腦室,壓迫相關神經功能區域。為免病情進一步加重,引發終生殘疾,甚至危及生命,神經外科接診專家王煥明教授向聞訊趕來的家屬分析了患者的情況,他解釋道:“患者出血部位比較深,如果采用傳統的開顱手術可能會損傷手術路徑上正常的腦組織或重要神經和血管;而如果采用常規血腫腔置管引流往往會因擺放的位置不合適,而影響引流腦出血的效果,甚至可能造成新的損傷?!睘榱舜_保手術的精準性,減少患者創傷,王煥明建議采用神經外科機器人精準引導下的微創鉆孔引流手術,來為患者清除血腫。
在患者和家屬的充分信任下,術中,王煥明團隊先利用神經外科機器人的計算機及軟件系統,合成患者陳先生的頭顱三維模型,規劃最佳手術穿刺途徑,再在神經外科機器人的攝像頭監控下,將機械臂自動定位到規劃好的手術穿刺部位,經過毫米級精準定位鎖定左丘腦靶點,通過僅1公分的微小骨孔,在距離入口6公分處植入導管,抽取出30余毫升出血性液體,與術前軟件計算的血腫量完全一致。
術后復查頭部CT顯示引流管埋放位置良好,患者陳先生意識恢復。置管引流第三天,他的右側肢體肌力明顯提高,生命體征平穩,正預備接受后續言語、肢體等康復治療。
目前對于腦病的外科治療已全面進入精準微創階段,而高血壓腦出血作為神經外科常見病之一,在手術過程中如何精準把控手術入路,減少手術帶來的損傷,對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及無法耐受大手術的患病人群,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王煥明表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加入,通過“腦”、“眼”、“手”多方位輔助了手術醫生的操作,將精準度控制在毫米級范圍內,為腦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選擇。
(通訊員:周珊 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