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何冬健 通訊員 欣悅

“您好,我是供電公司員工。您有269.90元的電費尚未結清,請及時交費……”近日,有杭州市民會接到這樣一則催繳電話。如果進行更詳細的詢問,電話對面也會耐心解釋,直至最后確認。可能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彬彬有禮的電話那頭,其實是個智能機器人,也就是傳說中的AI員工。
AI數字員工聽起來陌生,其實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記者了解到,傳統的電費催收主要依靠人工——電話通知或上門貼單通知。而AI員工承擔智能客服的角色后,電費回收時長平均縮短兩天,減少人工催費工作量近40%。將人工從繁重而單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放到更有價值的崗位上去,這是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的一種趨勢。“AI員工出現的場景不僅是催繳,也有在政務大廳的業務辦理終端機上,可以實現人機直接對話并完成業務操作。”杭州一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哲乾說。
近日,杭州一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正式成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之一。陳哲乾說,企業在2019年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致力于以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突破機器語義理解屏障。通過產學研融合,目前企業已自主研發語音引擎,推出“數字虛擬人”等人工智能領域新興產品。
“人工智能技術有望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一波高速發展浪潮,為新形勢下的數字基建作出貢獻。”《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四位,產業競爭力位居國內第一梯隊。人工智能的有效運用將推動浙江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在目前已有規劃的,包括智能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立體倉庫、“1+N”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城市大腦、未來社區等智慧城市應用場景,AI員工正在成為新一代生產力。